歐樹文勤將父愛播撒人間 |
「行善只是為社會貢獻自己一份微薄力量,實不足提出,尤其在已充滿溫暖的社會,更是微不足道。」當選「吳尊賢愛心獎」得獎人的歐樹文,並未因此而倖倖自傲,反而更謙虛自持。
現年已八十二高齡的歐樹文,未退休前是道地的公務員,他曾擔任南投縣政府主任秘書,也代理過縣長;卸任後曾至私立培英工商擔任校長,目前仍在私立仁愛之家擔任主任一職,以無比的「愛心、耐心」照顧南投縣的老人。
事實上,歐樹文為社會付出愛心,並非在進入仁愛之家才開始,他早於民國四十八年三月即親自籌建「博愛救濟院」,廣納貧困人士,所以五Ο年代他的風範及愛心,即受肯定與高評價。
歐樹文說他是標準的勞碌命,有生之年不能放棄「工作」,更不能脫離社會而在家享福。而能做的最快樂的工作,莫過於以耐心、愛心照顧貧病及老人,所以他才會在公務人員退後,接下仁愛之家主任的職務。
歐樹文雖有八十二歲,身子仍很硬朗,每天準時至仁愛之家上班,工作不落人後,因此受到年輕人敬佩和老年人敬重。
對歐樹文而言,一早至仁愛之家親處理老人事務、照顧老人,是最大的享受,他表示,這應不算行善,只是自己工作的興趣而已。
歐樹文說,其實要妥善照顧仁愛之家內的老人,很不簡單,因為這些老人來自不同的環境和地方,個性及脾氣完全不同,要使他們能過安樂生活,必須付出很多愛心和關心才能完成工作,所以在這方面他全力以赴。
畢業於大陸中山大學的歐樹文,是性情中人,在任職公務員期間,與同事相處甚為融洽,在家他是標準的父親、祖父,他將愛心灌輸在家庭及朋友之間,所以熟識他的人,一提到「歐樹文」,總會豎起大拇指說:讚!
歐樹文獲頒第四屆「吳尊賢愛心獎」,南投各界不感意外,咸認是眾望所歸,不作第二人想。
|
|
江朝煥把行善當作終身職 |
「活了大半輩子此刻最開心」,一生默默行善的江朝煥,在得知當選為「第四屆吳尊賢愛心獎」得獎人之後,欣喜的如是說。
已從工崗位上退休的江朝煥,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,於卅六歲進入南投縣農會服務。卅二年來除堅守崗位,克盡職責完成工作使命外,更在空閒時間加入行善行列,使社會大眾對他的精神更加肯定。
江朝煥在民國六十九年六月間,與南投市十多名具愛心的人士,自組「愛心聯誼會」,從此為急難與疾苦者貢獻、付出,更讓社會充滿溫暖。
他於七十五年自縣農會南崗辦事處主任職位,光榮退休。退休後更加熱心於愛心活動,因此贏得「愛心家」的稱譽。
江朝煥退休後,親自職掌「愛心聯誼會」會務,雖然他已有七十高齡,但每逢行善卻仍朝氣蓬勃,永遠領得群善群體的風騷,因此他被推荐參與「吳尊賢愛心獎」選拔,社會大眾給予最高的評價。
主持愛心會,江朝煥是不領薪的專職人員,他退而不休地繼續工作,所以目前仍神采奕奕,看不出年紀已大。
一個退休人員,原本可在家中含貽弄孫,享享清福,但江朝煥並未如此,反而背負著工作重任,努力推動社會公益事業,令人刮目相看。
他表示愛心事業是一種永不凋零的事業,且「前途無量」。只要付出真正的愛心,全心全意去協助需要幫助的人或家庭,將會有無比的滿足,這也是他退休以來的「退休生活」。
獲頒「吳尊賢愛心獎」,江朝煥相當欣慰,不過他並不以此而自傲,他說他有生之年不會放棄愛心工作,將以有限的能力創造社會更多的光明、溫暖面。
|
|
嚴道拯救煙害下的生靈 |
認識嚴道的人都這麼說:「六十八歲的人,做事這麼積極、熱誠,對社會充滿使命感,真了不起!」
嚴道卻總是說:「我的時間不多了,要除去時間對我的威脅,只好用一天的時間,去做兩天的事了。」
嚴道,祖籍上海,美國印地安那州立大學法學博士。目前除了是董氏基金會的董事長外,也是嚴姓宗親會會長、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理事,而且還是三家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。但嚴道對董氏基金會卻有特別濃厚的興趣與感情,要找他,只要找到董氏基金會,準沒錯。
嚴道在董氏基金會積極提倡禁菸運動,是一次刻骨銘心的傷害促成。回憶過去,嚴道說,他也曾是一個菸不離手的菸槍,在十五年前,一場菸害引起的手術,使他失去了部分右肺。這次的切身之痛,使嚴道真正了解到:「吸菸真要人命」,從此嚴道展開了反菸生涯。
嚴道說:「從前沒有人告訴我吸菸的壞處,現在我要讓全國人知道菸害的可怕。」因此在好友董之英創辦「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」之後,嚴道即負責策劃執行的工作,從戒菸、拒菸的角色,躍昇為禁菸的摧生者,積極展開宣導菸害、推展禁菸的活動。他的努力,使他獲得了「現代林則徐」的美譽。
嚴道指出,董氏基金會在民國七十三年創辦初期,以「吸菸或健康,決定在於你」的標語,針對都市中的青少年和兒童,展開一系列的拒菸宣傳工作。民國七十四年,成立「拒菸聯盟」,吸收了一批熱心公益的演藝人員,如孫越、張小燕、陶大偉等人,擔任拒吸二手菸永久義工。民國七十五年,董氏基金會首度發起拒菸月活動,以「禮貌、行動、權利」為口號,喚醒不吸菸者拒吸二手菸的意識。
嚴道在進行拒菸活動中,體驗到勸導禁菸時,態度和緩、輕聲細語是很重要的手段,如果以強硬態度制止別人吸菸,場面可能就會很難看了。
董氏基金會對於禁菸的努力,使台灣吸菸人口從民國七十三年的32%,降至民國七十五年的28%。
然而二年的努力,在民國七十六年一月一日,政府准許洋菸進口後,成績又被毀掉了。國人的吸菸率又迅速攀升至34%,尤其嚴重的是,吸菸的年齡層已有普遍下降的趨勢。
洋菸的進口對董氏基金會或嚴道本人的努力,都是一項重大打擊,但卻打不倒嚴道對禁菸的信心。在今年董氏基金會的年度計劃中,嚴道有一個構想,希望社會的有心人士,能捐獻一塊兩三千坪的土地,讓董氏基金會蓋一座健康村。提供有心戒菸的菸客一個戒菸場所,幫助他們脫離香菸的魔掌。
雖然年紀已有一把,嚴道談起腦海中的這片「健康村」樂園,仍是興致勃勃。他說:「我不怕做事,事情做得越多,我會越快樂,也會越健康。」 |
|
傅約翰化上帝愛到最高點 |
甫獲第四屆吳尊賢愛心獎的傅約翰牧師,是台東「阿尼色弗兒童之家」的創辦人,現年五十一歲,美國紐約州人。廿年前蒙上帝選召,攜家帶眷來到偏遠台東,本著基督之愛,為殘障貧孤兒童服務,迄今已有三百餘位兒童受惠茁長,這種天下皆我同胞的基督之愛,以及持續不渝的奉獻精神,終獲各界的稱讚與佩服。
傅約翰昨日謙虛的表示得獎是意外,他覺得有更多的人更有資格獲得這個獎。週六他將與妻子傅愛倫一起赴國賓飯店接受表揚,傅太太興奮的說,這是廿年來,他們夫婦首次能一道出門,因為「阿尼色弗兒童之家」不可一日少了他們。
究竟什麼力量支持傅約翰夫婦?究竟什麼意旨,令其對異國殘障兒童付出這麼多的愛心?傅約翰說,這是上帝的意旨,是耶穌的愛與力量!
回憶廿年前毅然決定來台灣時,傅愛倫先是驚訝詫異,但在了解這項工作的神聖時,也收拾行囊,帶著六歲、三歲與七個月大的兒女到台灣,先在師大語文中心學習十個月的中文,在評估全省各地情況後,始選定台東。
開始用蹩腳的中文說服殘障兒童家人,收容的院童有阿美、布農和台籍小孩,但他們都只懂母語,傅氏夫婦的中文也派不上用場,只有用手語溝通輔導,在美方與政府些許的補助下,胼手胝足的走過廿年。
廿年的奉獻歲月,傅氏夫婦的金髮也疏稀的點上白霜,傅約翰說唯有難以彌補的是,不能與七、八十歲的老母和岳父母等共聚。但看那些原本對人生毫無希望可言的痲痺殘障兒童,皆能憑藉支架步入社會,拓展幸福的人生,他就感到無限的欣慰。
他的三個兒女已長大,大兒子目前在恆春擔任潛水教練,深深喜歡台灣,女兒已嫁在美國,尚在神學院念書的小兒子,也打算學成後返台灣傳教。一家人對台灣都有一種難以言狀的愛。
傅約翰說「阿尼色弗」是聖經上樂善好施的人,「阿尼色弗兒童之家」初期是在大陸成立,而後遷往香港,目前在貝魯特、委內瑞拉、瓜地馬拉和台灣都有類似的兒童之家。廿年來的傳道,他意味深長的表示,有許多人看他是美國人,認為「美援」很多,加上他不喜歡化緣募款,因而被多所誤解為經費充裕。
他強調,其實社會的善心與政府的福利政策,都是相對的重要!然而,背著這樣的誤解,傅約翰夫婦竟然就這樣撐過了廿個年頭。這種無悔無怨、只有奉獻沒有國界的人間之愛,給耶穌基督的愛作了最貼切的註解了。 |
|
吳富美──智障兒童的再生娘 |
懷著一顆服務社會的熱心,六年前遠從嘉義東石鄉前來竹縣關西鎮的吳富美女士,因協助當地的葉由根神父創設「華光智能發展中心」,照顧來自各地的智障兒童,績效卓著,而獲得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評選為「愛心獎」之得獎人,並將於近日內前往台北接受表揚。
吳富美女士接受訪問時,很謙虛的表示,這項榮譽的獲得,事實上應歸功於該中心的董事長葉由根神父及全體教職員工,她只不過是善盡自己的工作職責罷了。
據吳女士描述,她商專畢業後,由對教育工作的執著與熱愛,而再投考嘉義師專幼教科,以吸取較專業的知識來從事這項工作。
畢業後,她即在家鄉東石鄉一間教會服務,然後轉往嘉義市擔任「美滿家庭服務中心」主任,對社會問題之解決諮商貢獻良多,且從中累積了豐富的經驗。但是在民國七十二年元月間,甫抵竹縣關西鎮主持智障兒童的教育工作時,心中亦難免一陣恐慌。
吳女士表示,對智障兒童的教育,較之一般兒童的教學,確實要付出更多的愛心與耐心,因為對象受到天資所限制,需借助輔助教具或分解圖,不厭其煩的加以教導,故該中心的老師,至多只能照顧及訓練五、六名學童,與一般學校每位老師可照顧二、三十名學童,頗有差異。
為了循序漸進,培養智障兒童將來步入社會成為有用之材,「華光智能發展中心」目前有四個班級,分別為啟智班、職前陶冶班、農牧訓練班及綜合職訓班,依學童們智能潛力的啟發狀況,予以評析編班,並施以訓練,以便學有所長。
因受到一般社會大眾對智障者工作能力存疑的限制,吳富美女士非常擔心,所以當她第一次帶領三個小孩,前往同學彭明珠女士開設的農場實習時,心中忐忑不安。但事實證明,經過訓練後的智障兒童,工作態度認真、敬業,反而受到老闆們的欣賞。所以數年以來,位於關西鎮的全音樂器公司及大、小鞋廠等生產機構,紛紛前往該中心「求才」,智障兒童的工作能力已受社會人士的肯定。
吳富美女士感慨的表示,智障者在殘障者中,幾佔一半的比例,有時往往一個家庭中,智障成員高達數位。她希望社會各界能給他們更多的照顧,藉各種訓練機構的廣加興建、施予訓練陶冶,才可免成為社會的包袱,進而回饋社會。
目前吳富美女士和先生盧覲光、女兒盧濟亞均住在「華光智能發展中心」內部,以該中心為家,全副精神投入教育智障兒童的工作。六年前該中心僅有學童六名,目前已累積至一百零一名,並且不斷在增加中。
身高一米七四的吳女士欣慰的表示,她從事教育工作的抉擇是對的,將終身奉獻於社會最需要的慈善行業中。從另一個角度看社會上的智障者,他們純真無邪的性情及說一不二的工作態度,不正是社會上所需要的嗎?她最大的期望,即是眼見智障兒童經過教導後,能一一回到家中,獨立於社會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