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陳五福 •聖嚴法師 •孫越 •葉由根
•王貫英 •吳繼釗 •楊煦夫妻 •何明德
•王守信 •史可堯 •永蓮寺 •余任仰
•吳方芳 •吳富美 •吳尊賢 •吳碧霞
•陳淑麗 •陳寶珠 •傅約翰 •楊蔚齡
•蕭淑珍 •羅美枝 •魏海蓮 •嚴道
•羅慧夫 •鮑得勝.張麗英    

救援雛妓不畏黑道
 吳方芳
民國75年,為服務桑梓,吳方芳/呂信雄夫婦舉家從美回台,因呂醫師加入花蓮門諾醫院擔任副院長(目前是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),醫院其他同仁便邀剛流產的吳方芳參與才成立3個月、沒有工作人員也沒有錢的「花蓮善牧中心」。當時的善牧,靠著每年向國外申請的20萬捐款,和「家扶中心」一起作業,並寫信給部落的牧師,請他們擔任「線民」,找出有被賣之虞或中途輟學的「高危險群」女孩,讓善牧去做家庭訪問,並說服家長由善牧出錢供孩子繼續唸書,沒料到在陸續救了八、九個女孩後,善牧自己卻面臨許多內憂外患,包括缺乏經濟支援,及因被救援少女家人的反對,常寄存證信函要告善牧「誘拐小孩」,加上有些部落的牧師擔心社區被貼上標籤,對善牧的態度非常冷漠不友善等。就在吳方芳猶豫著要不要放棄之時,她發現自己懷孕了,在感謝上帝恩典之際,她決定再試著為善牧接一個案例。

當時有一個曾被賣從娼的16歲女孩得了性病在家休養,吳方芳花了兩個多小時的車程上山找她。女孩對人極不信任,看到人總是低頭不語。由於女孩已病得很重,幾番想帶她下山看病卻始終不肯。幾個月後,吳方芳因已懷孕數月不宜再長途跋涉,最後一次探訪時,她堅持要帶女孩去看病,卻依舊遭到冷漠拒絕,就在雙方拉扯之際,無意中扯破女孩衣服才發現,她身上被私娼館刺滿了色情圖案和低俗字句,還有煙燙的疤痕,一時之間吳方芳控制不了情緒,抱著女孩放聲大哭,然而她依舊無動於衷。吳方芳獨自哭著回家,想起身為一個基督徒,目睹這樣的慘況,難道只能道聲「平安」視而不見嗎?於是,她決心扛下善牧的執行長重擔。

她接任的民國82年,正是雛妓問題最嚴重的時期,善牧救了許多個案脫離火坑,卻也因此得罪了販賣雛妓仲介色情的人口販子,讓吳方芳遭到黑道毆打。所幸經媒體披露後,終於引起社會與政府的重視,許多民眾紛紛慷慨解囊,也讓幾乎準備結束的善牧重新站了起來。

看到一個個受創女孩終於能走出人生陰霾,吳方芳不禁感謝上帝說:「如果人生能夠重來,但願我能更早投入這個善業中!」從一個自美返台的醫生世家,到投入援救雛菊行列,甚至遭到黑道報復,吳方芳不畏艱辛、堅忍不拔的人道精神,為醜陋的社會黑暗面點燃熊熊的光明火炬!

愛與尊嚴的教育者
 吳富美
第一次見到吳富美主任,一定會對她一百七十四公分的高個子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她滿頭白髮,穿著樸素,行動敏捷,經常背著一個大黑包包,說起話來聲音低沈,像男子,是一個堅毅的女人。

生長在嘉義縣東石鄉漁村的吳富美,從小就常看當村長的父親為村民解決糾紛,體會到不是每個家庭都很美滿,社會上其實還有很多的家庭都需要人幫助。這個深切的體會,漸漸在心中萌芽成一份濃烈的愛心及使命感,使得吳富美在商專畢業後,又考進嘉義師專繼續攻讀幼教,她希望學習如何以教育的方式為根本,來著手助人,更於畢業後進入東石鄉教會服務,進而又轉往嘉義市的美滿家庭服務中心擔任主任一職,從此踏入宗教和社會服務之門,服務至今近五十年而不輟。

民國72年,葉由根神父在關西鎮創立了華光智能發展中心,請她來主持教養的工作,在這裡,她接觸到了很多不幸的智障和殘障的孩子,因為沒有人助其一臂之力而長年生活在社會的角落裡,於是毅然決然的下定決心,要終身投入智障者的教養工作裡。
吳主任的觀念很新、腦筋很活,她不但要收容、養活這些孩子,她還要教給他們一技之長,讓他們有朝一日能回到社會上,盡量與常人一起生活,她和發展中心內的老師們,除了竭盡所能的敦孩子們如何料理自已的生活,學習基本常識,而且還設有華光農場,讓他們從實際的操作中體驗收獲的意義和快樂。

在她的帶領下,華光已從剛創辦時的六名院生,增加到目前的一百九十名院生、七十五名員工,全心付出的吳主任日夜都住在華光,幾年前,她的丈夫罹患癌症時,她在台北的醫院和華光間兩邊奔波,即使是病危之際,都沒有放下華光的院生,身心俱疲之下,一頭烏髮幾乎全白了,她這種無私的愛,不但感動了所有的家長,並獲頒第四屆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愛心獎,並在八十七年度被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封任為「聖思維爵士」,她以無比的毅力和行動,改寫了人們對智障教育的看法。

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現代商聖
 吳尊賢

吳尊賢,民國5年生於台南學甲。出身清寒的他,學甲公學校高等科即將畢業時,15歲就到臺南布行當學徒。回憶童年奮鬥的他說:其實也曾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。民國23年,與父親、胞兄弟合創「台南新和興布行」,克勤克儉,奠定事業基礎。

民國44年,與吳三連、侯雨利、胞兄弟及親友等籌組「台南紡織公司」,其後逐漸擴大投資,民國49年,設立「環球水泥公司」,擔任常務董事兼總經理。之後陸續參與籌設坤慶紡織、德興企業、台灣針織、南帝化工、新和興海洋、環泥建設、南台技術學院、萬通銀行……等公司,被外界稱為「台南幫企業集團」,係第一代領導人之一。若論對人對己始終都能付出力量與貢獻而得到成功者,莫過於吳尊賢先生。他一生成就無限,所奉持的無非:「勤儉誠信,穩健踏實。」的行事準則,也是其事業的經營方針與風格。

而就在他正值事業頂峰,經驗智慧與體力還未到退休之時,他卻選擇交棒並遍告家人及好友:「我為事業努力的時期已過,有生之年希望為國家社會多做些有意義,且能使人生更加幸福的事,而不是賺錢。」乃於民國70年經過家庭會議共同捐獻壹億元成立「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」,積極推動慈善公益事業、體育活動、捐助學術研究機構、培育優秀人才、表揚愛心人士,對改善社會風氣不遺餘力。

基金會的成立,真正實踐了他「賺有道德的錢,做有意義的事」,及「做有意義的事,報答社會,實踐感恩的人生」的心願與信條。因此在他眾多的事業中,他獨鍾基金會,可說是把後半生心血與餘力都用於其上!他的親人說:吳先生除了家中、球場,最喜歡去的地方就是基金會了。

基金會從事的公益非常之多,但最重要且影響人心很大的是「吳尊賢愛心獎」的選拔活動。其目的在於發掘愛心人士,以求同心協力,促進社會祥和,並透過公開表揚,產生見賢思齊的效應。而每屆必定主持這項頒獎儀式的他,都會以非常謙恭的深深一鞠躬來感謝得獎人。以他在社會既有的尊崇地位,這樣的舉止實在令人動容!也是十分感人的社會教育。

而基金會長期邀請學者撰寫,並公開徵稿所甄選出的勸世文句,亦是他非常重視的一項播種工作,因他認為「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有時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」。因此長期透過各類媒體宣揚言淺意深的勸世文句,可謂深入人心。為了這件有意義的社會建設工程,他親自拜託傳播媒體惠予刊播,善盡社會教育責任;而他更是幾乎廢寢忘食的親自參與文句徵選工作。每每發現感人的雋永名句出現,他即會如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地叫起來,並童心大發地念給大家聽。多年來匯集成的3177條勸世文句,對社會的無形教化,不可謂不大!


一如日本的松下幸之助,尊賢先生非但無顯赫的學歷,他的正式學校教育也極有限的只在8至14歲。晚年的他於民國87年慨然個人捐贈兩億元興建臺大「尊賢館」,以做為台大邀海外學人來台講學期間交誼、住宿及學術會議之用,其精神早已溶入臺灣第一學府的生命體中。他曾說:「這一點捐獻,是希望臺大今後能為國家社會培育更多人才,有更大的貢獻,使社會更進步繁榮,大家的生活更加安和樂利;我萬分誠懇的盼望就是在這個地方。」


奉獻青春,獨身撫孤育幼
 吳碧霞

吳碧霞,大二時即接觸校內佛教社團,並受到當時推動中華文化不遺餘力的李炳南教授身教及言教的薰陶,畢業後即熱切地投入佛學及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推廣。此外,她還分別在不同的社福社團,教導國中小學童及社會青年有關中國文化思想,及書法、國樂等傳統技藝。民國67年台中市慈光育幼院因管理不善,人員紛紛求去,使得90多名孤兒突然面臨生活不濟的困境。當時吳碧霞毅然暫辭高中教職,全身投入撫孤育幼的工作,讓慈光得以步上正軌。

問她為何能有這麼多愛?她笑著說:我不過把家人對我的愛,分享給更多的人罷了!後來重回教職,她的一位學生回憶道,老師在畢業時勉勵我們說:我希望妳們全班49人都能成聖人。當時她直覺認為:這怎麼可能?但仔細回顧老師對她這些年來的所做所為,不正也朝著她自己所說的走?而吳碧霞溫柔敦厚、無我奉獻的人格精神,同時也感召有志學子繼承她的人生使命。熱愛教化育人,她幾乎將一生的青春完全奉獻給下一代!


她認為:教育確實能慢慢端正人心。她就曾把在育幼院桀傲不馴的院生,調教成恭良的社會人士,更因此視她為比媽媽還親的親人。所以她認為:服務雖是一種犧牲奉獻,但從中亦能獲得磨練成長,了解人生真諦,是十分有意義價值的。因此她抱持獨身主義,立志將愛心奉獻給社會上每個需要的人,以服務為終生職志。


2004©ALL RIGHTS RESERVED 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版權所有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