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台灣地區提到六龜山地育幼院的`楊煦先生與夫人林鳳英女士,無人不知,他倆的愛心已獲得社會大眾的肯定。六龜山地育幼院被視為是可憐孩子的天堂,他們夫婦的愛心,使孤兒們得以延續他們的生命,免於陷入流浪的苦境。
◎山東教育學士轉任神職
楊煦先生,六十三歲,山東省曲阜縣人,四川省立教育學院教育學士,台灣基督教浸信會神學院畢業,曾任台中師範教師四年,現任中華基督教六龜浸信會牧師。楊先生原從事教育工作,自卅年前與林鳳英女士結婚後,家庭生活美滿,夫婦倆皆有慈愛心懷。
林鳳英女士為泰雅爾族山胞,目睹山胞生活困苦,族裡許多無父無母孤兒,乏人教養,更無法就學,遂暗地許下心願,將來有能力,必幫助孤兒長大成人。迨至和楊先生結婚後,亦向夫婿表達其心願。楊煦先生是虔誠基督教徒,由於基督博愛精神的激勵,與聖經馬太福音的感召,決心創辦山地育幼院,收容孤兒並撫養教育他(她)們。
民國四十一年,楊氏夫婦開始施展他們偉大的愛心抱負,該年,楊先生任教高雄縣六龜國中,當時薪水不高,但他們還是收養一名啞巴女童,以後逐漸收容至廿四名孤兒時,方正式成立六龜山地育幼院,定居現址六龜鄉東溪山莊,現該院收容有一百十二名孤兒。
當初,由於收容孤兒增多,致原來院社不夠使用時,剛好台糖標售土地,即育幼院現址,為了使孤兒們有足夠的活動空間,楊先生亦參投標。投標後,楊先生即帶領全家大小禱告:「神啊!請讓我們標得土地,好使孤兒們有一舒適的環境長大成人。」似有神佑,楊先生果真標得台糖近二十甲的土地,亦增強了夫婦展布偉大抱負的信心。
◎收容以山地孤兒為主
山地育幼院以收容以山地孤兒為主,平地孤兒如果真正找不到容身之處,楊煦夫婦亦義不容辭地加以收養。孤兒們的親戚在孤兒們失去雙親時,即將其送到鄉公所或民眾服務站,鄉公所出具證明後,山地育幼院即加以接納。每接納一名孤兒時,楊煦夫婦總是心酸的,但他倆隨即堅強地化心酸為力量,心想,他是我的孩子,我要使他茁壯、美麗。
除了經由正式手續,確定是孤兒而加以收容者外,收容棄嬰,楊煦夫婦亦義無反顧。由於楊煦夫婦的愛心遐邇聞名,一些父母或沒有能撫養,或因孩子本身有缺陷,而不願撫養,但又怕孩子無處容身,就偷偷送到育幼院門口,由育幼院來收容。
今年二月初,該院即在男生宿舍撿到女雙胞胎。前三個禮拜在大門口發現一名約三、四歲小兒麻痺男童。去年亦撿到有兔唇的男嬰及有雙兔唇的女嬰。通常撿到棄嬰的處理方式是,到警察單位報案,登報招領,但這些嬰兒大都是遭惡意遺棄的,報案及登報只是收容前的手續,一個月後即到鄉公所報戶口,正式成為楊姓大家族的一員,開始他們的新生。
楊煦夫的愛心,下面一個事實亦得證明。民國六十三年,一位路人在岡山菜市場內發現一個無雙臂的女嬰,經送到里長處轉送至警察局,經警察局登報三天招領,其中不少無子嗣人士亦前往領養,但看到這女嬰有嚴重缺陷,皆望而卻步。其時適有一從六龜調去的員警,知道楊煦夫婦是愛的化身,即以試試看的心理,打電話給林鳳英女士,林女士接到電話之後,立刻偕楊先生趕到岡山,將缺少雙臂的女嬰領回養育,取名楊恩典。
◎楊恩典的故事令人感動
領回楊恩典之後,由林鳳英女士親自撫育,由於她發育不全,抵抗力弱,三歲前時常生病,林女士經常抱著她奔走於醫院與育幼院之間,備嚐艱辛,不可言喻,但林女士毫無怨言。三歲以後,楊童已較少生病,林女士教導她已雙腳代替雙手,學習雙手所能做的事,現已能拿筷子吃飯,用湯匙舀湯,並能梳髮,打結繩子。她目前唸小學三年級,學業成績都是班上前幾名。
目前,一百一十二位院童中,有男生七十名,女生四十二名,就讀高中者八名,國中二十二名,國小四十七名,就讀軍校及服兵役者十二名,其餘是讀幼稚園及嬰兒。院童作息時間是每天早晨五點半起床,點名後吃早餐,早餐有牛奶、饅頭、稀飯小菜,飯後升完旗,分別到龍興國小、六龜國中上課。中餐國中生在校吃營養午餐,小學生則由育幼院派人送便當。晚餐三菜一湯,米麵、雜糧地瓜並食,每晚七時至九時自修功課,九點半熄燈就寢。
當院童們放學回到育幼院後,就要參加講道,唱歌、禱告、查經、學習神的話語、明白真道等活動,目的要孤兒們敬神、畏神、愛國、愛人,徹底培植育德,以期服務社會,經得起考驗。該院一名男院童林增輝到台南服兵役時,在九一六梯次基本訓練結訓時,獲全師第一名,榮獲陸軍總司令頒發獎狀一紙。
院童在音樂及舞蹈方面皆有突出的表現,可能是山胞特有的秉賦吧!參加六龜鄉民眾服務站舉辦的歌唱比賽,院童林光輝容獲第一名。又參中國國民黨高雄縣黨部建黨八十週年歌舞比賽,榮獲舞蹈比賽第一名。
體育方面,參加籃球、排球、手球、羽毛球、標槍、游泳等比賽,皆有良好的成績。院童林勝璋獲得高雄縣運跳高冠軍,劉明宗在高屏聯運會連獲四項冠軍,院童陳德和在六龜國中以體育成績第一名畢業,並曾得屏東縣運動會、台北市運會標槍比賽第一名。現該院院童參各地運動會,已得冠軍廿八項,金牌廿八面。
德、智、體三育,截至目前為止,亦贏得廿九個第一,院童林貴盛參加南部七縣市國畫、美術比賽,榮獲第一名。
◎四百餘孩子已步入社會
楊煦夫婦創辦孤兒院已歷卅年,收容的孤兒長大成人,步入社會者已達四百餘人,均有謀生能力,其中有擔鄉長、教員、護士等職務者。楊氏夫婦付出誠摯愛心,盡心照顧、教養孤兒成人,不僅使這些孩子免於陷入流浪的苦境或絕境,且皆成為社會有用之人,以其博愛精神貢獻於社會,足資楷模而流芳萬世。
|